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

【聯合報】劉克襄:阿朗壹古道的提示 20110313

【聯合報╱劉克襄】

從環島的交通動線檢視台灣,幾乎所有海岸都鋪有寬敞的公路。

只有一塊化外之地,比南迴公路更南,在台灣尾勉強敞開一角,就是現今阿朗壹古道的位置。一位嫻熟台灣海岸現況的空中攝影師,放映給我看時,曾悲愴地形容,這裡是台灣唯一能對外呼吸的地方。

去年底,交通部打算在此打通一條省道,台廿六線。讓它繼續從墾丁北上,劃過這處東海岸最偏遠的角落,此後台灣的海岸全部暢通,不再有死角。


據說這條路的鋪設,明的是為墾丁、滿州一帶,跟台東南田等地的連接。但環保團體強烈懷疑,路開得這麼寬,根本就是暗渡陳倉,主要在為將來的核廢料鋪路。再說,當地多為崩塌地形,日後豪雨季節暴洪沖刷,公路開通後勢必常有中斷、癱瘓之虞。若是加上來年修復的經費,通車的整體效益是否值得,頗讓人疑慮。

台廿六線的延伸也宣告了,這處偏遠海岸裡的阿朗壹古道,即將面臨破壞的壓力,最後的海岸淨土可能要失守了。

過去兩百多年,台東和墾丁地區的交通,大抵是靠著此一古道聯結。古道上有諸多歷史文化大事。朱一貴的部屬曾流亡到此,恆春知縣周有基在此鼓勵栽植港口茶,排灣族頭目潘文杰斡旋過牡丹社事件,西方旅行家泰勒等人也曾沿此海岸踏查。

從自然資源評估更加重要。罕見的海岸動物椰子蟹和綠蠵龜,在台灣本島的唯一紀錄,只剩下這裡。瑰麗的南田卵石,沿著沙丘海岸,大小錯落,綺麗地綿長鋪陳,也絕無僅有。好幾條天然的小野溪,單獨而完整地流出山谷,更告知了這是一個原始的世外桃源。旅人經過這裡,只有一望無垠的山海和天空,沒有文明的一絲波動和干擾。

再試問,台灣有哪個海岸,可以用不斷起落的波浪力量,日以繼夜神奇地把卵石排得整整齊齊。同時用咕嚕的美好退潮聲,像生命的絮語般地呵護著。全世界海岸的聲音或許多半類似,但在這兒縱使閉眼聽,你清清楚楚地知悉,只有這兒的海水後退時,才會發出卵石磨圓的歎息聲。

也或許,你不懂什麼自然環境。放眼望去,那裡沒有什麼奇異。但正因為其他海岸都改變了,它反而特別凸顯。別的地方充滿開發和建設,阿朗壹繼續保持過去的景緻。這座可以呼吸的海岸,彷彿最後一扇窗口。在最偏遠一角的閣樓之上,繼續開啟著。

公路看來是非開不可了。但總要找到一個減少損害最小的方法,或者是完全不傷害。最近環保團體的壓力排山倒海湧現,讓公路總局頗受壓力,努力地跟關切者溝通,告知施工的過程情形。從這個角度觀測,公路總局的思維明顯比過去進步,至少願意傾聽地方文史生態團體的建言。

基於環評法令通過開路,環保團體現在的訴求也退而求其次,不再反對公路興建。只期待,施工單位盡量遠離海岸,謹守多修過山隧道,縮小道路寬度的原則。端看有無可能在尊重環境,且維護古道的機制下,找到更妥善的修築方法,充分地保持海岸的完整性。甚而協調營建署,更積極地規劃未來。比如墾丁國家公園的保育範圍,能否延伸到此,或者迅快將此地劃為自然地景保留區。

今之南路若能成功,從可能的雙輸變成雙贏,或可做為將來北邊蘇花改的提示。

(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